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深化“大思政课”工作,全面推进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11月12日,由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主办,安徽艺术学院承办的“三地一区 江淮日新”2025安徽艺术思政大课开讲。省委国安办、省委宣传部、省委统战部、省委网信办、省科技厅、省工信厅、省公安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文化和旅游厅、团省委、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安徽广播电视台、安徽新媒体集团等单位负责同志到课指导,50余所在肥高校有关负责人及师生代表近200人现场观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考察安徽,为安徽发展全方位把脉定向,赋予“三地一区”战略定位。这堂艺术思政大课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为主题,以青春奋斗为关键词,通过生动讲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发生的新变化、取得的新成就,教育引导广大学生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
思政大课创新采用“师生同台 共创‘艺’讲”的融合教学模式,由安徽艺术学院80后思政课教师高元龙与00后大学生张安然、项梦云联合主讲,点面结合展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磅礴伟力如何引领波澜壮阔的江淮巨变。课程讲授中穿插话剧、影像歌舞、情景朗诵、灯光影像等多个校园原创文化作品,在满满的科技感、沉浸感中实现思政内容与专业教学的深度融合。“科技创新策源地”部分,原创话剧《抉择》以工程兵刘春光故事为切入点,通过与邓稼先、杨振宁等人跨越生死的对话,动情演绎科技工作者为国奉献的崇高抉择。“新兴产业聚集地”部分,《未来已来》运用全息技术,生动呈现了安徽在新能源汽车等前沿领域的集群优势与领先突破以及学校在服务新质生产力上的创新创造。“改革开放新高地”部分,以四幅美术作品把安徽改革开放近五十年的光影串成江河长歌,再现江淮大地文化脉动。“全面绿色转型区”部分,通过群舞与影像的融合表现,在舞蹈和视觉对照中形象描绘“引江济淮”工程构建的当代生态画卷。



课堂与时代对话,思政与艺术交融,传承与创新共鸣,这种富有创意的教学模式深深打动了现场学子。“这堂课彻底打破了我对传统思政课‘说教’‘枯燥’的刻板印象。整堂课既有生动的故事,又有深刻的理论,让我们在艺术享受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思想洗礼。”课后,我校2023级新闻学专业学生伊秀娟分享道。



据悉,这是安徽艺术学院连续第五年以“艺术+思政”的方式,打破传统课堂边界,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配合本年度安徽艺术思政大课主题,该校同步推出校本思政读本《“艺”话皖美》(第二辑),在课堂与读本的联动中共同把“大思政课”化作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实践。

(撰稿:吴文靖 摄影:卢宇 初核:束舒娅 编辑:张娜娜 审定:尹广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