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0日,教育部批准在安徽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的基础上设置安徽艺术学院。11月2日,省政府下发《关于设置安徽艺术学院有关事项的通知》(皖政秘〔2019〕193号)。12月28日,安徽艺术学院正式挂牌。学校位于合肥市新站区淮海大道1600号,占地58.99万平方米。

安徽艺术学院是本科层次普通高校,主要培养适应区域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艺术类人才。学校坚持以生为本、以用为先的人才培养理念,立足能力导向、素养为基、个性发展、合作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高素质、强能力、精才艺、善应用的应用型人才。学科专业定位以艺术学学科为主干,积极发展与文化和传媒产业相关的学科和专业。学校坚持地方性、应用型、特色化发展定位,不断提高基本办学指标和本科专业质量,争取到2025年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顺利通过新建本科院校合格评估,让我校在全省高校和全国同类型院校中脱颖而出。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学校的校园规划及建筑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体现徽派元素和建筑风格。一期工程,已完成建设并陆续投入使用,包含剧场、音乐厅、艺术馆、大师工作室以及戏剧戏曲、舞蹈、音乐、美术、设计、播音主持、影视制作等专业教学场馆,部分教学场馆及功能设施达到国内一流水平。二期工程规划,包含学生宿舍楼D组团、体育馆和演艺中心。目前,学生宿舍D组团2栋本科生宿舍已投入使用。体育馆和演艺中心项目建设正在积极推进中。

馆藏图书与数据库资源丰富。现有纸质图书35.12万册,建有现代化业务管理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共享安徽省高校数字图书馆等电子资源,已开通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超星读秀知识库、超星移动图书馆、设计师之家数字图书馆等数据库资源。

学科专业建设稳步推进。截至目前,学校已获批设置音乐表演、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绘画等17个本科专业。表演黄梅戏方向、中国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彰显安徽地方文化特色的专业,填补了安徽省专业设置空白;建成省级一流学科建设点1个(音乐与舞蹈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专业结构优化调整与专业改造项目2个(音乐表演、表演黄梅戏方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数字媒体艺术)、特色专业2个(播音与主持艺术、音乐表演)。建有迎驾艺术产业学院、奇瑞数字创意设计产业学院等一批产教融合平台。通过开展“一院一特”“一院一品”申报、评选及建设活动,舞蹈表演等4个专业获评院级特色专业,“安艺有戏”等6个教学活动获评院级品牌教学活动。

教育教学管理逐步规范。坚持全流程管理,制定完善60余项教学管理制度。校领导每周推门听看课,召开教学学术研讨会,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加强教学督导与质量监控,推进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建成3门国家级一流课程,74门省、校级一流课程,立项29门校级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类项目,立项省级质量工程157个。省级教学成果奖13个,其中特等奖3个、一等奖3个。

科研平台(基地)逐步搭建。学校现有两个专职科研机构、13个科研平台。徽学、安徽戏曲、安徽音乐、新安画派、书法、古谱诗词、非遗、纪录片等方向开展创作或研究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参与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省级非遗传承基地省级科普基地省研学旅游示范基地等省部级基地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徽学研究中心在我校设立分中心。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建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安徽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学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9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6项、国家广电总局社科研究项目1项、省级科研项目300项,横向科研项目1000万元

构建“大思政”格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综合类艺术院校艺术专业门类齐全的优势,结合艺术类学生特点,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打造艺术思政育人品牌,形成艺“讲”思政教学模式,有效提升铸魂育人实效。选优配强成立“优秀教师讲师团”,开展“网络育人名师”评选,成立“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安徽师范大学)安徽艺术学院工作站”“大学生宣讲团”,做到“大学生讲思政课”全员覆盖。连续三届全省大学生讲思政课决赛中夺得特等奖。创排“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时代”企业职工思政课首次实现政企校媒思政课合作创新模式,聚焦百年党史、“光辉的足迹”、科教兴皖、我和我的祖国等主题,连续多年打造艺术思政课,引导广大青年与党同心、跟党奋斗。编著14万字《“艺”话皖美》校本思政读本,代表安徽亮相教育部习近平总书记地方重大实践与重要论述成果展,获评全省优秀社科普及读物。

一系列活动得到央视新闻联播、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新华网、人民网、安徽日报、安徽广播电视台等媒体深度报道,作为全省典型报呈教育部并在中国大学生在线、高校思政网等央媒刊播;多次登上“学习强国”、科教频道,被智慧思政平台列为精品课程向全省推广。

艺术创作亮点纷呈。徽艺术学院《黄梅戏青年表演人才培训》《徽剧作曲人才培训》《跨界融合节目<流淌在小岗村的中国红>》《小品<逐日>》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立项;油画《冬日暖阳》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写意油画双年展;《向云端》《有方》入选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实践优秀美术作品展黄梅戏《白蛇传·断桥》荣获第八届中国校园戏剧节优秀剧目;设计学院学生作品获安徽省大学生创意短视频大赛一等奖;微电影《薪火相传》《迷雾》获得安徽省微电影大赛一等奖;对口相声《鼠视眈眈》2024年安徽省高校青年曲艺展演一等奖学生综合材料绘画作品《墨阵》,入选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美术作品展,舞蹈作品《飞天》获“2023中国大学生体育舞蹈一等奖”;成功举办2023年金钟奖安徽赛区赛事连续四年举办安徽省大学生朗诵艺术节

开放办学不断拓展。学校先后与肥东县人民政府、金寨县人民政府、霍山县人民政府、安徽省歌舞剧院、安徽广播电视台、安徽新媒体集团等60余家地方政府和企业,与上海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内蒙古艺术学院等高校,与俄罗斯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意大利时尚学院、美国欧柏林学院等多所著名艺术高校开展合作。圆满完成省政府第八届中俄青年论坛活动,获省外事办致信表扬。承办全国省区)属综合性艺术院校第27次交流协作会,与内蒙古艺术学院互派交换生,与肥东县合作“戏曲进校园”项目,组织“文艺轻骑兵”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开展服务金寨老区人民的“双培双送”活动。作为成员单位参与“中国高等戏剧教育联盟”“中国—东盟艺术高校联盟”,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新发展格局。老年大学招生火热,标准化、规范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设不断加强。学历继续教育稳步提升,以艺术创作为导向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

人才结构逐步优化。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落实“皖才回归”工程,推进“双百”人才引进、实施青年博士工程、名家银龄工程,荟聚一批黄梅戏、花鼓灯、新安画派、安徽民歌等徽学专家学者、青年英才,学源结构日趋多元。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8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获“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称号4人,获评“江淮文化名家”6人;正高职称28人,副高以上职称128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4.76%;博士70人(含在读),硕士以上学位教师265人,占比92.66%;另有教育部教指委委员、全国优秀教师、省政府津贴、省级高端人才、省级教学名师等省级以上人才28人,师资人才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明显优化。

安徽艺术学院自2019年成功设置以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科学谋划、顶层设计,坚持内涵式发展,不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在省委、省政府,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坚强领导下,谨记师生的期盼,勇扛历史重担,把准时代脉搏,继往开来、勇毅前行,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从严治教相结合,崇德尚艺、传承创新,为促进创新型文化强省建设和加快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安艺人正在为建成具有安徽文化特色、专业优势明显、特色学科国内一流的高水平艺术学院而不懈奋斗。

  数据截至2024年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