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艺术学院“教育思想大讨论”二级学院(部)院长(主任)说专栏,今天,我们一起关注戏剧学院,听听戏剧学院院长纪永贵教授怎么说?
一、这次学校组织的“教育思想大讨论”,对于各二级学院院长来说,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以“深化‘OBE’教学理念,规范教学常规管理,突出教学中心地位”为主题,谈所思所想和改革的举措。首先,想请您结合戏剧学院的实际工作,谈谈您对于“OBE”理念的理解。
纪永贵:本科教育教学中的“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理念的贯彻落实,是检验学校人才培养成效的核心标准之一。“OBE”理念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强调“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校领导多次强调,学校的“O”(Outcome)是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为什么将“O”定位为高质量充分就业?我是这样理解的,因为就业是学校人才培养成效的最直接体现,高质量充分就业不仅意味着学生找到一份工作,更意味着他们具备满足社会需求的能力与素质,能够在职业生涯中持续发展。戏剧学院的主要职责是应用型戏剧影视人才的培养,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为此,我们以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为核心目标,将“OBE”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确保每一环节都紧密围绕学生的发展需求展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戏剧影视人才。近年来,戏剧学院学生就业率都保持在98%以上,研究生升学率也在逐年提升,今年达到13.6%,我想,这都是我们戏剧学院将“OBE”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最好结果。
二、刚才您提到,戏剧学院将“OBE”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能否具体地介绍下,戏剧学院如何深化“OBE”教学理念,规范教学常规管理,突出教学中心地位?
纪永贵:戏剧学院积极采取多种举措,通过革新课程体系、优化师资队伍、拓展校企合作等措施将“OBE”理念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具体措施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革新课程体系。首先,更新教育理念。近年来,戏剧学院致力于专业教师观念的更新。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引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将学生培养为具有一专多能的专业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其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对于学生应用能力及成果的评价相对较为缺乏。基于此,学院在2024年版人才培养方案中,立足“OBE”理念,优化了课程体系,形成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三模块、五类别”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三模块”包括通识模块、专业模块和综合模块,“五类别”包括公共基础类、公共选修类、专业基础类、专业选修类和综合实践类。2024版人才培养方案将专业核心课程的课时量增加20%,同时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如增设实验剧场、表演工作坊、戏剧剧本创作工作坊等实践环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再次,根据教学内容的相关性,不同专业设置了多个课程组。课程组老师与企业联合开展课程教学大纲的撰写。最后,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学院各专业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优化,形成3个模块,即毕业设计、艺术实践周和毕业实习。学院注重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现已与安徽省话剧院、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合肥关井小学、合肥市少年宫、庐阳区实验小学、华强方特(芜湖)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咪鼠科技有限公司、粟童教育、安徽河妖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安徽戏聚国度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融创乐园、安徽演艺文化艺术培训中心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合作关系。这些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也加强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促进了产学研深度融合。
第二,优化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提升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关键环节,一直受到学院各专业的高度重视。一方面,各专业积极引进高水平人才,通过校园招聘、社会招聘等多种渠道,吸纳具有丰富舞台经验和具有博士学位的优秀教师加入团队。今年引进博士5人、硕士9人。另一方面,学院也注重内部培养,鼓励和支持现有教师在职深造,攻读博士学位,不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同时,还建立了完善的教师评价体系,通过学生评教、同行评审等多种方式,对教师进行全面、客观地评价,激励教师不断进步,为培养更多优秀的表演艺术人才贡献力量。
第三,拓展校企合作。产业经济时代,戏剧影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发展,要以校企协同、合作育人、互利共赢、优势互补为原则,形成协同共享、循环发展的定向培养模式和稳定的人才供给机制,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动能。
一方面,学院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强化各专业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作用。通过同咪鼠、安达创达科技、华强方特共同建设实验室、联合开展科研项目、提供实习机会等方式,为产业和教育的深度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凸显出表演专业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坚持需求导向,拓宽表演专业特色实训基地的范围。学院积极与安徽演艺集团、安徽省徽剧院、安徽广电传媒产业集团、安徽省艺术馆、宣城市文联、肥东县委宣传部、马鞍山市文旅局、宁国市文联等政府、企事业单位签订校企(地)合作协议,为各专业学生创造多途径的实践机会。此外,通过定期向用人单位发出毕业生情况调查问卷、利用学校招聘会契机对用人单位进行调研、走访用人单位征求意见和建议等措施,对毕业生的发展情况及企业的满意度情况进行调研。通过自我评估与外部评价相结合,不断提升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
三、下一步,戏剧学院将如何通过评价反馈机制实现OBE理念的持续深化?
纪永贵:戏剧学院现已构建了综合性的评价体系,旨在全面考查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及素质发展等多维度的表现,践行“知行并重”的教育理念。通过实施课程考核、毕业论文(设计)、用人单位反馈及毕业生跟踪调查等多元化评价手段,对学生的学业成就进行全面评估,以确保其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同时,学院全面启动了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及课程目标的达成度评价工作,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系统性地评估目标达成情况,并将评价结果作为持续改进的关键依据。基于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优化了教学内容;依据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调整了课程体系;根据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完善了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评价—反馈—改进”的闭环机制。通过该机制,确保了人才培养体系的持续优化,以适应社会需求的动态变化,并为学生提供高质量就业和职业发展的坚实支持。
“OBE”理念的实施不仅是教育评估的外在要求,更是学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在当下戏剧学院进行的全员“教育思想大讨论”中,学院已达成共识,就是以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为核心目标,将“OBE”理念深入贯彻于专业、课程及课堂的各个层面,构建了从培养目标到毕业要求、从课程设计到课堂实施、从评价反馈到持续改进的系统化人才培养体系。展望未来,戏剧学院将继续深化“OBE”理念,进一步优化教育教学模式,推进课程目标、毕业要求及培养目标的达成度评价,致力于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戏剧影视人才。
最后,用一句话展望未来,戏剧学院将在“OBE”理念的指引下,重视“知行并重”的教育理念,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强化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德艺双馨、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艺术人才,助力社会文化艺术事业蓬勃发展。(采编:张娜娜 初核:束舒娅 审定:尹广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