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艺术学院“教育思想大讨论”二级学院(部)院长(主任)说专栏,今天,我们一起关注舞蹈学院,听听舞蹈学院院长戴虎教授怎么说?
一、为迎接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学校特别开展了全员“教育思想大讨论”。请谈谈舞蹈学院是如何开展这项工作的?
戴虎:我们舞蹈学院成立于2022年,是学校较为年轻的学院。这次全校开展的“教育思想大讨论”,对我们舞蹈学院来说,是非常好的一次促进舞蹈教育思想交流、碰撞、达成共识的举措。全体教师,在聆听柳友荣校长关于“教育思想大讨论”的动员报告后,对“教育思想大讨论”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特别是对“教育思想大讨论”的基础、核心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这之后,我们全体教师又听取了北京舞蹈学院院长许锐教授《舞剧创作中的文化自信》的学术报告,一部分老师还听取了浙江音乐学院院长王瑞教授的《数智时代艺术教育的坚守与变革》学术报告。
舞蹈学院以评估工作推进会为契机召开了全体教师大会,围绕学院评估工作开展部署推进工作,对“舞蹈教育思想大讨论”进行了动员部署。同时,我们对《安徽艺术学院“教育思想大讨论”实施方案》、校党委宣传部对柳友荣校长的专访《以思想破冰引领教育创新 以行动突围推动高质量发展》进行了认真学习和反思,对学界有关教育思想大讨论的代表性文章、论著也做了梳理、学习。
从目前来看,舞蹈学院关于“教育思想大讨论”,依据学校“实施方案”,以评估工作为轴心、以“习舞得间”新作品发布交流研讨为契机、以期末考试集中评课、研讨为集中讨论时机,通过自学相关教育讨论资料、小组讨论专家辅导报告,集中研习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简称OBE理念),老师们开阔了舞蹈教育思路,对学校“地方性、应用型、特色化”办学定位,“徽、微、融”的办学内涵、“高素质、强能力、精才艺、善应用”的人才培养目标,有了更为清晰和笃定的认识与路径抉择。
应该讲,学校组织的“教育思想大讨论”,让我们对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意义和价值,有了进一步的深化和提高,特别是对“舞蹈教育”中的成果导向价值,有了一次深入地、自觉地思考与践行。
二、您刚才提到,老师们对“舞蹈教育”中的成果导向价值,有了深入地、自觉地思考与践行,那么,先进的经验、理论需要与具体实际相结合,能否具体谈谈您的思考和想法?
戴虎:这个问题,我认为是这次“教育思想大讨论”中的核心问题,或者说是思考与路径的转变。我必须要强调,OBE理念是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就是成果导向教育,是一种强调学生学习成果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论。它的核心理念是“确保学生在学习结束时达到明确的、可衡量的预期结果”,所以这一理念又被称之为结果导向教育或产出导向教育。
OBE理念源自西方,它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与澳大利亚,最早由美国学者斯派狄(Spady)提出(《基于成果导向教育模式:争议与答案》,1981),当然其理论根源还可以追溯的更早,但其作为教育理念的核心定义,即“清晰地聚焦和组织教育系统,使之围绕确保学生获得在未来生活中获得实质性成功的经验”,是由此而生的。这一理念一经出现就被认为是追求教育教学卓越的正确路径,因而迅速获得广泛重视与应用,“OBE”逐渐成为普遍流行的教育术语。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OBE理念不仅推动美国教育的重大改革,也推动了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传统教育教学系统变革和重构。其强调教育应以产出/成果导向为价值取向、应以学生为教育中心的理念、突出持续改进的质性评价;强调从“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从知识体系为中心到能力达成为中心的教育目标转变,被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以事实证明,OBE理念是优秀的且具有重大实践指导意义的教育思想理念。
而具体到国内,有关OBE教育理念的讨论与践行,其实也早已成为学界、教育界认可并积极实行的变革趋势。而这一理念进入舞蹈教育领域却是近些年的事,大多还拘泥于某一课程或某一群体学习舞蹈的应用探讨和讨论,既没有进入实质性教学改革过程,也还没有从理论层面厘清在实施逻辑上的价值与意义。
当然,我这里不是说我们这一次“教育思想大讨论”就解决了这一问题,或者说找寻到了实现舞蹈教育教学模式改革路径和端口。但从理论学习向实践转化层面上来说,我认为我们舞蹈学院从既有的教育教学方法和路径中,似乎找到了与OBE教育理念在逻辑上对应或者类似的气口,也许很稚嫩但我们因为足够年轻,所以很笃定!
三、安徽艺术学院舞蹈学院成立只有三年,的确是较为年轻的学院。那么,三年来,舞蹈学院在学科和专业建设方面有哪些具体的做法,又取得了怎样的成效呢?
戴虎:我认为“年轻”首先是我们的特点,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也是我们舞蹈学院师资团队的一个显著特点,我们教师平均年龄34岁。但,能不能把“特点”变成“亮点”继而转换为“优点”,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挑战且也是一个久久为功的定力考验。
我们很幸运。我必须要承认,假如说我们这几年有所发展,有所成绩,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校党委给予我们的信任、支持、关爱,我只说两个显著的数据,我们刚刚成立时仅有9位老师,我是第9个,今天我们已经有29位专任教师了,3年新增20位教师,这个增量全国罕见。其次,学校给予我们各类项目(教育、教学、课程、科研、实践创作)2022年成立时仅有4项,经费不足10万,这三年学校给我们累计支持立项约22个,支持经费累计超百万,这一支持力度放之全国同类院校中可能也很少见。
当然,需要特别介绍的是,我们这三年扎扎实实地在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实践创作、社会服务、文化交流等方面作了些许真真切切的工作,获得一些实实在在的成果。
时间原因,我就说我们若干举措中的两项,也是我们围绕学校“徽、微、融”办学定位而设计的“一院一品”的两个教学品牌。一个是基于“创造性继承”维度,创办“拾阶而舞·美美与共——中华优秀舞蹈作品晚会”研习实践品牌;一个是基于“创新性转化”维度,创设的“习舞得间”艺术创作研究实践品牌。
安徽艺术学院舞蹈学院2022年成立的当年年底,就创办“拾阶而舞·美美与共——中华优秀舞蹈作品晚会”研习实践品牌,目前已完成三季公演,共计复排《红绸舞》《荷花舞》《黄河》《酥油飘香》《翻身农奴把歌唱》《洗衣歌》《丰收歌》《飞天》《顶碗舞》《花鼓灯》等经典舞蹈作品25部,2024年第三季研习经典作品晚会在合肥大剧院向社会公演,实现了从单一教学实践个案,向社会性文化服务的转变提升。
三季演出排演皆以舞蹈学院师生为实施主体,研习排练与训练,以责任老师牵头学生小组负责,研习作品时代跨度近70年,不同时代代表性作品成为师生从“舞蹈”观察中国现当代史直接且鲜活的窗口。三季共涉及5个年级500余名学生、线下观演人才达3000余人次。成熟的运作模式、良好的实施口碑、凸显的研习效果,让该教学品牌以“作品”为“导向”,实现了从技术训练到艺术修养再到人文涵养的三级教学目标。
与此同时,舞蹈学院立足“双创视域”,深耕安徽地域传统文化,自2023年起,学院以实践育人为导向,创设“习舞得间”艺术创研活动品牌,以“继承”与“转化”为两级核心使命,三年来成功创作《花上春》《纸韵千年》《兰花男·难兰花》《折柳惜别》《若水》《明月松涧》《扶傩》《六尺小巷》《画风》《烽火家书》《墨里书外》等十余部原创舞蹈作品,恢复更新《大花场》《欢腾故乡》等花鼓灯经典作品。以此为基础,于2025年成功创排并公演大型舞蹈诗剧《徽州·檐语》。其中,原创作品《纸韵千年》《花上春》《兰花难·男兰花》《折柳惜别》等作品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顶尖舞者、中国好创意等专业赛事上屡获殊荣,舞蹈诗剧《徽州·檐语》获批2024年中国文联青年创作扶持项目,实现了学校该类型项目“零的突破”。
学院以“拾阶而舞”“习舞得间”为落脚点,纵深“学生-演员、课堂-实践”的双向共进、教演相生特色实践教学内涵,创作了一批优秀剧目,培养了一批青年编导、教师,以优秀剧目的排演传播提升学院办学影响,纵深学院服务地方文化发展建设的路径与作用。同时依托特色艺术实践品牌,反哺剧目排练课程建设,筹建中华优秀舞蹈作品资源库,经专家指导、课程组长负责、授课教师实践及舞台实践转化,逐步形成中华优秀舞蹈作品资源库、逐步完善《剧目排练》课程教学体系。
在此基础上,学院依托学校社会文化推广、社会服务职能与各级政府部门的文艺需求,以高水准社会文化服务(演出)项目为载体,深扎安徽地方热土,圆满完成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2021),以核心创作表演团队完成“安徽省国际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文艺演出”(2023、2024)、“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文艺演出”(2023)、“绿色中国行开幕式”(2023)、“安徽徽商大会开幕式”(2023)、“河南卫视中秋奇妙游”(2023)、“安徽省高雅艺术进校园”(2023、2024),以独立创作、表演团队完成“安徽省农民春晚(2024、2025)”,以唯一创作、表演团队完成“安徽省第五届职工运动会开/闭幕式文艺演出”(2024)等大型文艺事项。舞蹈学院师生现已成为省内重大文艺赛事、活动中最为重要的舞蹈艺术人才力量!
四、请问舞蹈学院就“教育思想大讨论”和迎接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接下来有何打算?
戴虎:安徽艺术学院作为安徽唯一、全国第八所专业艺术高校,理应在“文化强省”建设中发挥与之相应的作用。尤其是舞蹈学院,作为省内唯一具备高层次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模最大的学院,且办学空间的基础、条件在全国亦属上层,更应在此时代大势中乘风破浪、锐意进取!
舞蹈学院将以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为新起点,以此次“教育思想大讨论”为契机,认真研读学习“OBE”教育理念,更精准地推动传统舞蹈教育模式的转变,认真总结、及时反思、内强素质、外塑形象。进一步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文艺工作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地方型、应用型、创新型”办学定位、聚焦“徽”“微”“融”发展核心理念,以“地方性”为特色办学关键,实施全息、全闭环实践教学设计,不断优化学院课程教学体系、提升学院社会办学影响力、深化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内涵,持续发现、激发“教与学”“师与生”“校与地”“内与外”之间的双向内驱发展动力。
梦虽遥,追则能达!
愿虽坚,持则可圆!
相信青葱的安徽艺术学院舞蹈学院未来一定能更美好。(采编:张娜娜 初核:束舒娅 审定:尹广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