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与高校教师,孔晓欣始终以“师德师风”为立身根基,深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与成长成才服务一线,将“立德树人”融入工作每一个环节,用初心守护学生成长,用实干诠释辅导员的使命担当,在平凡岗位上书写新时代育人华章。
一、深耕思想引领,筑牢学生理想信念根基
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定盘星”,孔晓欣始终将其作为核心任务,构建多维度育人体系,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担任戏剧学院学生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期间,他创新教育载体,以主题班会、师生座谈会为依托,开展专题研讨、心得分享、理论宣讲等活动,将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转化为鲜活案例与通俗语言,让理论学习不再“空洞”。例如,通过“新时代青年的使命” 主题研讨,结合行业榜样事迹,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相结合;依托学院公众号“抓马研究所”打造新媒体矩阵,推送优秀学子故事、红色文化解读等内容,让思政教育融入日常。
面对特殊时期与突发情况,孔晓欣扛起育人责任担当。疫情封校期间,他组建疫情防控学管服务小分队,24小时待命解决学生就医、物资需求等问题,同时通过线上“云班会”开展心理疏导与思想引导,缓解学生焦虑;建立“辅导员-学管办-分管领导”三级应急机制,确保学生思想动态早掌握、突发问题快处置,用行动让学生感受到“以生为本”的温度,筑牢理想信念的“精神防线”。
作为戏剧学院第一学生党支部书记,孔晓欣以党建引领思想教育,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组织党员深入教室、寝室开展“亮身份、做表率”服务,通过“边疆建设动员”“红色剧本杀”等特色活动,让党员学生在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2025年,他所带的89名学生中,20人成功加入中国共产党,5人获省级优秀毕业生称号、11人获校级优秀毕业生称号,思想教育成效显著。
二、聚焦实践赋能,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素养
孔晓欣始终坚信“实践是最好的课堂”,他结合戏剧专业特色,搭建多元实践平台,推动学生在实践中锤炼本领、增长才干,实现 “知识学习”与“能力提升”的双向奔赴。
(一)以艺术实践为抓手,打造专业能力提升平台
孔晓欣依托“剧心聚力”学工品牌,策划举办小戏小品比赛、课本剧展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剧本创作、舞台表演中夯实专业基础;带领学生参与原创文艺创作,其指导学生自编自导的情景剧《上岸》,在省委宣传部主办的《光辉的足迹》艺术思政课中展演,引导学生将专业所学与时代主题结合。2024 年以来,他指导学生在各级赛事中屡获佳绩:导演的禁毒剧《青春不“毒”行》获安徽省大学生禁毒舞台剧金奖及最佳编剧奖,指导的短剧《守》获全国大学生金刺猬戏剧节“全国十佳短剧”,编创的双口相声《鼠视眈眈》获安徽省高校青年曲艺展表演一等奖。一系列成果既提升了学生专业能力,更让学生在艺术实践中坚定文化自信。
(二)以科普与法治实践为载体,拓展学生社会服务能力
围绕社会需求,孔晓欣组织学生开展科普宣传、法治教育等实践活动,将专业优势转化为社会服务效能。2024年,他导演的短视频《地震“快跑”》获安徽省第六届大学生防震减灾科普作品大赛一等奖;2025年,他续创的《无间道・地震篇》《心的余震》分获该赛事一、二等奖,通过生动的短视频形式向公众普及防震知识,进一步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他指导的情景剧《键与法》获安徽省第十届大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情景剧大赛优秀作品奖,让学生在剧本创作与表演中学习法律知识,同时向同龄人传递法治理念。
(三)以社会实践为纽带,强化学生家国情怀
孔晓欣组织学生参与省级“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团队围绕“乡村文化振兴”“红色资源保护”等主题开展调研,形成的报告获2024年度省级优秀调研报告,团队获评省级优秀团队;推动“考研帮扶”实践项目,组建党员帮扶小组,通过“一对一辅导”“经验分享会”等形式,助力学生学业提升。2025年,他所带学生考研上岸11人,学院考研升学率实现13.6%的历史性突破,就业率达99%,实践育人成果有效转化为学生成长的“助推器”。
从教以来,孔晓欣始终以“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为目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传递温度,在实践能力培养中彰显力度。未来,他将继续坚守辅导员初心,以更饱满的热情深耕育人一线,为培养德艺双馨、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全部力量。(图文:传媒学院 初审:郑鑫 复审:金转 审定:高英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