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去选择 去经历 去热爱 ”——美术设计系专职辅导员王亚鹏

发布者:学生处发布时间:2021-12-06浏览次数:431

       2020年夏天,27岁的王亚鹏骑着单车进了北门,和一岁的安艺第一次见面。甫一入职安艺,他便已经投身于漫长的忙碌中。年底,太阳奄奄敛去霞光,天空逐渐垂入黑暗时,他一面在键盘上快速敲击着文字,一面开始接受这次经过多次磋商时间后挤出的采访。1993年出生的王亚鹏,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官学院当过新闻干事,高中和大学时担任班长接受的历练增强了他将爱好变为专业的能力。他进过企业,也有过在传统媒体锻炼工作的经历,有着用于记录个人生活美好琐事、名为“捡鸡毛的人”的公众号。 而在成为了王老师后,他也没有放弃媒体与他的羁绊。他成为了一名合格的专职辅导员,深受同学们尊敬喜爱的同时,他亦在系里建设网站内容,并组建新闻采访团,使得系部公众号有了不同的发展。“我现在也是‘自由媒体人’,一手教育一手故事,两者不矛盾。新闻人传播的是事实,教育者传播的是思想和真理,都是一个传播者。”谈及为什么成为了王老师而不是自由媒体人时,王亚鹏笑着说。

新闻路上的追梦人

       人类的憧憬常源于某种美好的品质,这种憧憬在王亚鹏的学生时代发了芽。“记者是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我当时的梦想就是想一手拿着笔、一手拿着相机,为弱势群体发声。我喜爱媒体,不是因为媒体多风光,主要是因为它代表着公众利益。”回想起那段青涩的时光,王亚鹏仍任清晰地记得,当时记者这个职业所带给他的最初的触动。

       高二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文科,本科时选择了新闻,大学毕业后来到陆军军官学院(现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工作,后又读研。王亚鹏有过在2016年三河抗洪中随行前往现场采集资料的经历,也曾五天四夜徒步拉练走到金寨县。军校生活的耳濡目染给王亚鹏带来了稳定的自律能力和执行力,这些加固了他对自身理想的坚持。

       “记者是维护正义的,传播真理的,是为老百姓讲话的。”提及对媒体的热爱根源时,王亚鹏回答。本着最初对记者的憧憬,王亚鹏也传统媒体里呆过一段日子,也正是这一段日子,让他对世态炎凉与人生百态有了更深一步的体会。“宣城市宁国市港口镇一个贫困家庭。他的老婆是智障,是智力有障碍的人。当时家里很穷,小孩儿呢又上不起学,当时我和我们几个同事,现场就拿两三百块钱给小孩买点吃的。后来帮他办结婚证之类各种事情成了习惯……可能就想尽力帮帮他。”王亚鹏对于自己接触过的边缘化群体印象很深。他还帮过因项目受政府懒政影响而被拖延的创业人士、帮过借住于养老院的残疾青年、调查过交通事故肇事者、卧底过P2P投资被骗群体......他记得当时的采访对象,记得曾经有位父亲一面安抚着智力障碍的妻子,一面为孩子上不起学而发愁。他记得那些最平凡的深重苦痛,记得压在那些采访者身上的大山。

230公里的选择

       从老家宿州到省城合肥有230公里。在王亚鹏的公众号首页能看到两部纪录片:《2017 买房》,《2018 理想》。拍的是那两年在不同主题上他的奋斗。提到奋斗经历,王亚鹏坦言自己也曾经被企业的待遇吸引,可他在安艺的辅导员办公室中诉说这些、和我们这群涉世未深的小青年提及过去时,屏幕上的每一个字都是作为王老师而落下。

       “之前我和我的研究生同学在一起聊天的时候提到,我需要去思考,我以后是想成为一个记者,还是想成为一个老师,还是说想当一个老总。”能有魄力去专注于个人爱好的人极少,能甩脱庞杂物欲束缚的人也极少。王亚鹏说这话时的平和面容,展露出他对待过去那一慎重选择的从容接受。

       “我觉得到今天这一步,我们硕士毕业一年多,而且我之前又工作过,在这个节点上我必须做出选择,不能再拖了。于是就决定转型,我不想成为老总。但记者也因为时代而受限。最终我所看到的媒体转型的这种困境,以及考虑其他因素,让我觉得老师会是我的一个比较理想的归宿。”这是王亚鹏转型的原因。他观察过,打算过,考虑过,最终以平静而坚定的姿态做出了选择。

       “大学生的就业和职业规划,选择大于坚持。但一旦你选择之后,坚持大于选择。”这些是当代年轻人所需要的,也是许多人所欠缺的。王亚鹏常对学生说一段话:无论你们以后打算成为老总、老师,还是成为设计师,都不妨碍你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这是王亚鹏的个人信条,也是他对学生的期望。

       “我希望你们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这个所谓的‘优秀的人’的定义是很全面的。”王亚鹏指出,真正的优秀应当是一种努力去在各方各面朝着优秀的标准靠拢的状态。

       “在我看来邋遢的人不优秀,宿舍卫生搞不干净的人不优秀,被子床单不经常洗的人不优秀。不能成为好儿子好女儿,好的男朋友好的女朋友,好的丈夫好的妻子,好的学生好的班干部,也不能称之为优秀。我也一直在往这种优秀的方向靠拢。”王亚鹏再次强调,“无论你们以后是否想成为一个作家、设计师还是自媒体人,我觉得都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要优秀,是要真正的优秀,不要空泛。”

       跨越二百三十公里,从老家来到合肥,最终来到安艺,成为王老师的王亚鹏语重心长地将自己的感悟告诉我们。他的接下来的目标是考得高校教师资格证,然后继续进行提升自己学历的尝试。平静揭示自己新目标新选择的王亚鹏,面上笑起时流露出的,俨然是他张望前方后准备迈步前进的坚定。

初入正轨的教育之路

       关于老师这一身份和其使命,王亚鹏用一个“渡”字传递自己的看法。“渡。你们渡我,我渡你们。”佛说渡人如渡己,渡己亦渡人。真正的完善是予人予己的相辅相成。“我们老师啊,狭义的理解起来就是办公室这些同志,比如说刘庆老师还有其他老师。但要广义的理解,其实任何人都可能会成为老师。韩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比如说我要在你们面前学画画,那你们就是我的老师,对不对?”这种跳脱于刻板印象桎梏的坦言,将王亚鹏的思想连其包容性的个性一并展现出来。他不会将和学生相处时出现的意见不合上升为冲突,而面对在从事教育工作中受到的压力,他也将陪伴自己一路走来的文字影像与艺术作为了其自身的开解之道。

       “你说文化艺术的作用是什么?我觉得文化和艺术的作用,其一是传承,这个东西你不能让它被丢掉。老一辈有的东西,这一辈人有,下一辈人有,我们要知道有这样那样的东西。第二是艺术的力量会转化成生产力,会进而形成文化产业。但文化产业之所以能够形成产业,也是因为人们对它有需求。要说到底是什么需求,我自认为这要归于艺术的力量:平静的时候给人力量,繁琐的时候给人宁静。”

       总被称作文艺青年的王亚鹏,平时有压力就自己写写东西、扫两根吉他弦。如今将艺术、生活与美关联而谈,也表述了他选择艺术、选择将自己的新闻道路与教育融合的原因。在对自身的期望与对学生的期望一致的同时,王亚鹏也看到了美与美之间的贯通性,并希望将这一点传递给更多学生。

       “我们要知道什么是美。美术,大家狭义的理解就是画画。广义的理解,就得知道什么是美。你公众号排得好难看,就不能说你是美术设计系的。我自己是中文系的,你们是艺术系,但就算是这样,要说艺术和文学有什么共通的地方——比如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和新闻与传播专业有什么共通的地方——媒体。”王亚鹏解释,美的感受存在于任何一种形式的载体之中,不论载体的形式如何,美本身都是存在的。“文字的美,还有你们排版的美、设计的美,我觉得我们传播出去的应该是这些美。我们应该让人知道什么是美。”品读美再去表现美的过程所需要付出的潜心努力,又恰是王亚鹏所坚持当代年轻人需要学会吃苦、不忘初心的原因。这既是他的初心,也是他对学生的期望。是他踏上教育之路的开端,也是他继续走下去的理由。提及从自身经验中抽出的心得体会时,他又重复了这四个字:不忘初心。

       “你们未来都可能会成为艺术家,你们的选择会更多,面临的诱惑会更多。如果想有个更好的结局,我觉得还是要记得不忘初心。你们不能抛弃你们所热爱的事情。毕竟这个时代发展到今天,应该可以支撑你们追求你们所热爱的事情。其次是要把身体搞好,没有好的身体做什么事都不行,没有什么东西比健康快乐更重要,这是我们谈论一切的前提。马克思讲,人最终还是要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我们一切的发展最终都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这种自由不是说我想请个假就请个假,我想吃什么就吃什么,那太Low了。”这是王亚鹏在谈及对当代大学生之忠告时的想法。他笑着说,人生经验这种东西实际上比较玄妙,毕竟人多数时都连自己的人生都摸不清楚,又怎么有资格教导他人如何过活。沉吟片刻,他作出结论。

       “我们具备选择生活的权利,而不是被选择。如果你有条件,就去选择你所热爱的事;但如果张不开梦想的翅膀,不妨就在路边夜市体味人间暖凉。这些都是人生的一部分。”

       或许,走人生之路总需多带些恰到好处的豁达与坚持。而明白自己应当自己打算自己的生活、知晓自己应当选择自己的生活,才是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但王亚鹏作为老师,也一直是这样不忘初心地坚持着。他坚持着,并寄希望于我们,希望我们同样如此。

       (撰稿:金转 初核:陈瑞东 编辑:魏海丽 审定:刘长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