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学院“华佗故里·五禽薪传”非遗下乡行活动圆满收官

发布者:宣传部发布时间:2025-06-30浏览次数:10

为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华佗五禽戏,弘扬中医药养生文化,探索安徽“舞武”融合的创新发展路径,舞蹈学院“华佗故里·五禽薪传”实践团于6月25日至27日赴安徽亳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华佗五禽戏传承基地)开展深度调研活动。通过理论学习、功法研习与文化考察,亲身感受了这一古老养生技艺的独特魅力与文化价值。

初识五禽

6月25日下午,三下乡活动在传承基地隆重启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第五十八代掌门人周金钟先生引领师生们参观了基地展厅,并对五禽戏的历史传承脉络进行了系统性地讲解。随后,周金钟先生在《浅谈华佗五禽戏健身养生价值》的论坛上,展示了五禽戏的基本手型和动律,阐述了内在导引与外在形态之间的联系及其训练价值,使师生们亲身体验了五禽戏的魅力。

精习要领

6月26日上午,在周金钟及助教赵方丽、李丽老师的细致指导下,师生系统学习了华佗五禽戏13式的完整动作套路。传承人通过分解示范、逐一纠偏,确保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并强调“虎(有力)、鹿(舒展)、熊(敦厚)、猿(灵活)、鸟(轻盈)”五种动物模拟的形态特征。当日下午,活动转向文化溯源,师生共同前往亳州博物馆、曹操公园参观,深入探寻亳州作为华佗故里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及艺术底蕴。

文化溯源

6月27日,本次三下乡活动的成果展示在华祖庵举行。由传承人和教师组成的考核小组,根据学员们在动作规范性、流畅度、力度以及神韵方面的表现,进行了现场考核并给予了评分。随后,学员们被授予了《国家级非遗华佗五禽戏结业证书》。活动的尾声,师生与四位传承人的弟子在华祖庵内共同表演并录制了五禽戏的13式,向在场的观众展示了五禽戏的独特魅力,圆满结束了此次文化探索之旅。

本次沉浸式学习,不仅深化了舞蹈学院师生对非遗技艺的掌握,更在探寻华佗故里文化根脉,强化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担当。师生们表示,将把所学融入舞蹈创作、教学中,让华佗五禽戏的智慧在青春校园中持续焕发光彩。(撰稿:曹春芳 陈萌 摄影:殷俊 初核:徐芳 编辑:张娜娜 审定:尹广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