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级美术师张松受聘我院客座教授并作学术讲座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8-06-25浏览次数:99

6月20日,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安徽省中国画学会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张松应邀受聘为我院客座教授并于美术楼报告厅举行主题为“中国画创作‘法’之谈”的学术讲座。

客座教授聘任仪式20日下午14点在第一教学楼四楼会议室举行,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周之虎,副院长张晶及美术设计系主要负责人出席聘任仪式。周之虎代表学院对张松表示热烈欢迎并详细介绍了学院的组建历史及安徽艺术学院的筹建和申报设置情况,对张松在中国美术界做出的丰硕成果及为安徽省美术工作做出的卓越贡献高度评价,对其在安徽艺术学院申报设置的关键时期给予的支持表示感谢。张松表示,前来安徽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学十分荣幸,希望能尽自己的力量为学院的美术学科建设、教育教学等各方面做出努力。周之虎为张松颁发客座教授聘任证书。

聘任仪式结束后,张松前往美术楼报告厅作学术讲座。讲座从中国画创作的含义、特点和规律三个方面展开,强调了“法”为“笔法”、“墨法”、“章法”。笔法是由行笔而形成的。行笔包括起笔、运笔、收笔三个部分。起笔和收笔逆入藏锋、自然含蓄,行笔要有力度。用笔要意在笔先,以意使笔才能因意成象,笔自动人之处在于有意趣。墨法主要从浓墨法、泼墨法、积墨法等七种用墨的方法来讲解,在笔墨中,笔法更强调内力,而墨讲求“活”和“变”。章法与笔墨紧密相连。

张松也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在多年实践创作中总结的经验,即为“法无定法”。这对中国画创作具有重要意义。“法”是前人的经验,是不断完善发展的,但我们切不可墨守成规。“无法”不是乱涂乱画,而是灵感的无限延伸与发展。每一个画家的眼界不同、取向不同会导致创作灵感的不同。讲座的最后,张松现场挥毫泼墨,一边作范画一边耐心讲解,他告诉同学们在作画的过程中要学会用心感受,不能被动。艺术心灵上的冲动来自于每个画家眼中的世界,所以要学会用自己独特的形式语言去诠释事物,这样绘画作品才会有生命力。(图/于新新  文/殷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