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先进个人——王荔挺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1-10-18浏览次数:226



考虑到我系的传媒专业特点,为培植未来媒体人的社会责任感与社会服务能力,王老师注重将公益理念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师生一起参与过的公益项目有:通过免费邮寄点向地震灾区捐献物资;通过捐款响应著名记者王克勤与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共同发起的“大爱清尘——寻救中国尘肺病农民兄弟大行动”;参与民间公益达人张晓林(已逝)发起的为大凉山筹建小学校舍的活动,邀请张晓林的公益搭档时宝山(曾任职我校宿管岗位)来课堂讲述他们帮扶大凉山悬崖村的事迹;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初期参与由安徽知名媒体人袁媛老师发起的为医务工作者购置口罩的活动;参与我系毕业生赵园园同学发起的长期救助家乡受困女童活动(赵同学一直在寻求通过义卖绘画作品等方式为女童筹措治疗、教育和生活费用)。


                    我的师德观: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

什么是师德?这是我们老师绕不开的一个问题,需要常常思考、时时践行。

2019年,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的通知,里面有这样一段话,“将立德树人放在首要位置,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受此启发,我认为师德并不单单是个静态的名词,更是个师生双向互动、持续变化的动态过程。下面我来分享两个小故事,谈谈我对师德的理解。

一 姑娘,你别哭

一天下午上课前,我在超市门口碰到一位正在做饮料促销的女生。我随口问了一下,“一天能挣多少钱”,她竟然瞬间眼睛就红了。她说:“老师,我到现在一箱都没有卖出去,要是一直卖不出去,我就拿不到提成。”害怕看到她的眼泪落下,我匆匆问了价格就“逃走”了!课后,我很想去支援她,但是怕她不卖给我;于是抓住最后一个要离开教室的学生,把一箱饮料钱交给他,请他帮忙,并且一定保密。那天傍晚,帮忙的同学告诉我,饮料已经喝上了。我当时如释重负——姑娘可以不哭了,一颗石头落地了。

 这件事情本身不值一提,很多老师对学生的付出,远非我所能及。我只是从中悟出一个道理:校园是这样一个地方,可以让学生流汗,但是不能让学生流泪。师德的起点,是爱。

二 芦山,加油!

结合授课内容,我会安排“记者公益”这样的专题,目的是想通过一些榜样的树立,培养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寄望他们在从事传媒工作之后,也可以向榜样看齐,充分发挥媒体人的作用,多为社会贡献力量。一天我刚在课上“忽悠”完学生,考验就来了。一位叫雪莉的女生约我放学陪她去邮局给地震灾区捐献物资。去还是不去?当然得去!如果我不去,就等于给学生心中萌发起来的公益小火苗浇了一盆冷水。那天几经周折,把物资搬到邮局之后,我负责装麻袋打包,她负责填地址卡片。在她把卡片栓到包裹上之后,我瞥了一眼,瞬间被她的文字击中,忍不住“老泪纵横”。她在地址的下方,写了这样两行字:“你站立的地方是中国,你若是光明,中国也不会黑暗。芦山,加油!”

这件小事,也让我感触很深。大学校园,是个充满追求的地方,由老师引领、陪伴着学生,追求知识、追求梦想、追求人性的真善美!在引领与陪伴的同时,“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所以,师德不是口号,不是教师单向度的付出,而是师生在追求“知识、梦想与真善美”的过程中,同心同德的双向奔赴与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