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艺·风采

艺研为定 | 舞蹈学院郭文博:三百天用坚持跳完考研这场独舞

发布时间:2025.09.08发布者:安徽艺术学院浏览次数:11

  

郭文博,女,入党积极分子,安徽艺术学院舞蹈学院2025届表演(体育舞蹈)专业毕业生,现已被南京体育学院录取为体育教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曾任职校纪委学生纪检监察员,并获得校学习优秀奖奖学金、校园优秀笔记二等奖、2024中国顶尖舞者成长计划活动证书等荣誉。在社会实践方面,曾参加2023年第一季度“安徽好人”发布仪式活动、2023年合肥市全民健身运动会开幕式表演活动,以及第二十五届中国志愿协会志愿服务等活动。

 

新枝古木:在安艺的传承中看见未来 

2021年高考结束后,当同学们都在讨论志愿填报时,我坚定地说出了自己的选择:“我要去安徽艺术学院。”那时,这所年轻的本科院校才刚刚成立两年。

“为什么要选择一所这么新的学校呢?”面对同学们的不解,我的回答始终如一:“因为我看到了她的潜力与传承。”

虽然安徽艺术学院2019年挂牌成立,但她的艺术教育血脉却可以追溯到1959年。学校始创于1959年,后虽经历停办,但2013年作为安徽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却重获新生。2019年,教育部批准在安徽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的基础上设置安徽艺术学院,这份厚重的历史积淀,让我对她充满期待。

更让我心动的是学校日新月异的发展:国际标准的舞蹈训练室里,数字化灯光与专业音响相得益彰;多功能排练室的镜子见证着每一个精益求精的舞步;四人间的现代化公寓里,独立卫浴的贴心设计让疲惫的身心得到放松。 

实验剧场 

舞蹈学院训练室 

学生宿舍

 

这里的体育舞蹈专业课程也独具匠心——既传承了拉丁、摩登等竞技舞蹈的精髓,又创新性地融入舞台表演、芭蕾基训等艺术课程。学校立足安徽丰厚的文化土壤,对接长三角艺术人才需求,以“高素质、强能力、精才艺、善应用”为目标,通过“表、教、创、研”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新时代的复合型舞蹈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我的高中舞蹈老师邵旋也特别看好安艺的发展前景。他认为年轻正是这所学校的优势所在——没有包袱,更能锐意创新。为此,她特意安排我与2020级学姐交流,当我看到学姐眼中闪烁的光芒和听到她娓娓道来的校园故事时,我更加确信:这就是我要追逐梦想的地方。

所以当有人问我为何选择安艺时,我的答案很简单:“因为在这里,我看到了未来。”

 

破浪前行:在质疑声中锚定人生方向 

考研路上,我如同一叶执着前行的扁舟,在时代的浪潮中找到了自己的航向。当同龄人纷纷选择就业时,我却坚定地铺开了考研的复习资料——这不仅是对更高学术殿堂的向往,更是对自我成长的一份郑重承诺。

还记得那些被质疑声包围的日子:“现在研究生学历还值钱吗?” “是不是在逃避工作?”……这样的声音曾让我辗转难眠。但每当我翻开专业书籍,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时,内心的迷茫就会渐渐消散。我开始明白:我追求的不仅是学历的提升,更是在专业领域的深耕与突破。

备考的日子像一场历练。清晨图书馆的第一缕阳光,深夜台灯下的奋笔疾书,错题本上密密麻麻的笔记,都见证着我的蜕变。那些与难题较量的时刻,那些突破理解边界的顿悟,让我真切感受到思考的乐趣和成长的力量。 

郭文博的备考笔记

 

如今,考研于我已不仅是一场考试,而是一次珍贵的成长历程。正如登山者在攀登中强健体魄,我在备考中磨练了意志、拓宽了视野。这段旅程让我明白: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抵达哪个终点,而是在前行中不断超越昨天的自己。而这,正是我坚定选择考研之路的意义所在。 

 

微光星河:在考研路上遇见温暖的守望 

考研是一场漫长的跋涉,而我很幸运,在这条路上遇到了辅导员陈瑞东老师、专业课史傲老师、周之清老师和靳德昭老师这四位老师。他们就像是深夜里的暖灯,用无微不至的关怀照亮了我备考的每一个角落。

备考初期是最难熬的一段时光。专业课尚未结束,各类排练又接踵而至,完整的学习时间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眼看着考研日期一天天逼近,焦虑如影随形。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辅导员陈瑞东老师把我和其他同学召集到会议室,带来了一场及时雨般的“碎片时间管理课”教学。他分享的妙招让我至今都记忆犹新:

候场时的“见缝插针法”——每次排练前的等待时间,陈老师让我们准备一个巴掌大的单词本,或是把重点知识拍在手机里。他说:“别小看这十几二十分钟,这点时间反复看几个重点知识点或者背几个单词,眼睛多看几遍,印象就会深了。”

转场路上的“移动记忆法”——从舞蹈房到教室的途中,陈老师教我们边走边轻声背诵:“如政治要点、英语句子或者专业课名词解释,这些内容比较简短,到教室时就能记住一大半。”

排练间隙的“闪电复习法”——排练中场休息的几分钟里,“你们就别刷手机闲聊了,翻出之前记不熟的小卡片或者手机里的错题集,快速过一眼,巩固一下。”

这些方法特别实在,一看就是他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琢磨出来的。没有大道理,就是教我们怎么把手头边边角角的时间都用起来。跟着他的法子做,感觉那些看似浪费掉的零碎时间,一下子都变“活”了,学习效率也上去了。

专业课史傲老师、周之清老师和靳德昭老师的关怀则体现在教学的每一个细节里。考虑到我们备考的压力,老师们在课程安排上格外贴心:在保证教学质量外,尽量减少额外课业负担,为我们留出更充裕的备考空间。课堂之余,他们也总不忘用温暖的话语为我们打气:“加油,你们一定可以的!”“努力一定会有收获的!”这些简单的鼓励,在紧张的备考日子里显得格外珍贵。

记得考研成绩公布那天,我第一时间将喜讯分享给了史傲老师。他不仅欣喜的送上了祝福,还分析了历年分数线,并结合我的成绩给出专业建议。复试前夕,当我还在为考试细则困惑时,史傲老师和周之清老师更是慷慨解囊:他们主动帮我分析研究并加以指导,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郭文博和史傲老师的合照 

郭文博和周之清老师的合照

 

而靳德昭老师的付出更让我感动至深。备考期间,无论我何时遇到专业难题,他总是耐心细致地为我解答。记得在奔赴考场前的最后一小时,他仍在为我调整应考策略。“保持平常心,发挥真实水平就好”,这句温暖的叮嘱让我卸下所有包袱,自信从容地走进考场。可以说,复试中取得的每一分成绩,都凝聚着靳德昭老师的心血。

郭文博和靳德昭老师的合照

 

 

他们就像学术道路上的引路人、黑夜里的明灯,用专业智慧驱散迷雾,用无私付出点亮希望。这份师恩,我将永远铭记于心。

回首这段考研路,辅导员和专业课老师们做的看似都是“小事”:帮我们找教室、发通知、陪聊天、弄材料……但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关怀,编织成最温暖的守护。他们用行动让我们明白:考研从来不是孤军奋战——总有人在你迷茫时递上地图,在你疲惫时给你温暖鼓励。这份情谊,是青春最珍贵的馈赠。如果你问我考研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想说:除了实现目标的喜悦,更重要的是懂得了——当你真心追求梦想时,整个世界都会温柔相助。而这些陪伴我们走过考研岁月的师长,就是这份温柔最美好的见证。 

 

根叶新途:在考研的沉淀中向上生长 

当“上岸”的念头在心底扎根,每个辗转难眠的深夜都成了它破土而出的养分。在备考之初,我深知院校选择的重要性:反复对比各校专业特色,理性评估自身实力,特别关注初复试占比——这些细致的准备工作,为我后续冲刺奠定了坚实基础。

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尤为关键。在备考的跋涉中,我逐渐明白:考研路程虽然艰难,但一定要相信自己,不必过度紧张。张弛有度的节奏,反而可以让备考之路走得更稳更远。更可贵的是,这段旅程的意义远不止于上岸:在三百个日夜的坚持中,我收获了独立思考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学会了用理性思维分析问题,这些成长让我真切感受到自己在蜕变成更好的模样。

我深知备考途中难免会遇到疲惫与迷茫的时刻,但每个不曾放弃的日子,都是通向梦想的台阶。当一步一个脚印坚定前行,终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繁花之路。因为,信念本身,就是最强大的力量。

 


上一篇: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