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雨露,女,中共党员,安徽艺术学院戏剧学院2025届表演专业学生,目前已被南京艺术学院录取为表演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曾连续两学年保持年级第一的成绩,2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在多种专业竞赛中斩获佳绩,包括全国读者杯青年文学大赛二等奖、全国第四届青年摄影大赛优秀作品奖,原创作品入围四川省川影杯剧情片单元,此外还获得过安徽省首届大学生讲思政课一等奖,以及其他各类市级、校级奖项30余项。
“努力一定是有意义的”,师言如灯照亮表演之路
从艺考时我一直学习的就是表演专业,在进入安艺后,我对表演的热爱只增不减。第一次萌生考研的念头是在大一下学期的导演课,那时的我在青涩懵懂的状态下第一个上台完成了本学期的导演作业,当时导演老师李申老师对我说了一句话:“你就这样一步一步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努力,不要管别人的声音,努力一定是有意义的。”当时的我面对未来一概不知,也没有认真思考过自己要在大学四年中做些什么、成为什么样的人,但老师的话让我第一次清晰地感知到我内心的真实想法:我喜欢我所学习的专业,我需要一个出口来证明我自己。可以说,考研于我而言意味着能够在更广阔的平台上去汲取养分,在未知的青春路口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可能性,我便默默对自己许诺,一定要继续学习表演。
考研的念头在大二至大三的阶段愈加坚定,那时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专业瓶颈,几乎每天都处于焦虑状态。于是我给我的表演老师孔晓欣老师发了微信寻求帮助,他说他在北门值班,让我去找他谈一谈。当时是寒冬,天气很冷,隔着老远我就看到老师在蓝色棚子下踱步,他看见我,招手示意我过去,我有些拘谨,他扯过一把凳子让我坐下,询问我遇到了什么难题。我把专业上的苦恼和对自己的怀疑一股脑都说了出来,老师就一个一个问题耐心地帮我拆解。根据我的情况,孔老师针对性地提出了许多关于当下的建议和对未来的期许,他吐着冷气,但却说着温暖的话,他说在将来我会是一个在专业上有所建树的人。就是这句话,给予了我莫大的信心,考研的种子就此在我心底扎根。
从那之后,我死磕专业,学习创作,养成阅读的习惯,参加各种戏剧比赛,在舒适区之外挖掘自己更多的可能性。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之所以能在本科四年取得较为丰富的实践经历,离不开辅导员、专业课老师们的引导和推荐,他们鼓励着我去尝试与突破。考研也是如此,无论是院校选择还是专业课学习,老师们都毫无保留地为我指点迷津,让我一次次地相信原来自己不仅可以做到,还能做得很好。因此,我非常感谢在安艺遇到的老师们,所有对我的批评、引导、鼓励、赞许,这些温暖的、珍贵的瞬间都曾给予备考中无数次处于崩溃边缘的我以力量,让我能够继续坚定地走下去。
原创、导演舞台剧《当风儿吹过这里的故乡已遥远》入围川影杯剧情片单元
话剧《北京人》饰演愫芳
彩虹礼包、考研搭子、快递站小猫:安艺点滴伴研途
备考的暑假,是精神高度集中的时期。记得在一个炎炎夏日,戏剧学院组织了慰问考研学生的暖心活动,我们收到了老师们分发的考研礼物,自习室的研友们提着戏剧学院标志性的彩虹大礼包,翻一翻里面装了些什么,彼此说着悄悄话,那天的自习室鲜有了一丝笑声。临考前的冬日,学院又开办了考研慰问会,裹成粽子的我们拥坐一起,抬头听老师们的叮咛,低头盼最后的黎明。每每想起这些学校专门为我们考研人所举办的活动,即便是现在,也会鼻酸——原来考研路上并非我一个人。
孔晓欣老师会一边开着玩笑给我们打鸡血,一边苦口婆心地告诉我们要劳逸结合;在我遭受论文与考研的双重压力时,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杨浩老师耐心地帮我平衡任务,使我重建信心;我的考研搭子郡涵会在我的桌子上放上红枣和VC,我们陪伴了彼此一个又一个难熬却值得的夜晚;不相识的研友将空调遥控器放在我们桌前,纸条写着“温度调好了,不用谢”,仿佛夏日岸边的急流都变缓了些;想起戏剧楼的张厚华阿姨,我们经常一起聊天,即使我听不太懂合肥话,她总会将热乎乎的玉米塞进我包里告诉我要吃早饭;又想起快递站的那只小猫,陪我度过晚饭后的散步五分钟,它总爱蹭蹭我的脚,好像在说歇一歇再往前走……凌晨的天光与12点的夜幕会在我们的睡梦中重叠,可自习室的小板凳与茶水杯却从未分开过。考研路上,大家似乎都是一边痛苦一边快乐着,于我而言常觉幸运,幸运地在学校里遇见了这么多帮助过我的可爱的人们,这么多温柔、温暖的事。感恩在安艺度过这四年的寒来暑往,让我终于知道我是谁,该去哪儿。回想起来,无论是备考岁月还是大学时光,都是美好的回忆,是值得铭记一生的日子。
来自陌生研友的暖心小纸条
搭子的能量分享,拯救我的大脑宕机
楼管阿姨的暖心早餐
领取我们的考研礼包
考研慰问会 冬天好像也没有那么冷
戏剧学院的彩虹礼包 祝我们一路长虹!
享受考研的痛苦,而非贪恋一时的幸福
每次要谈心得,我好像都无法用一个约定俗成的框架给自己的思路设限,而我目前能谈的心得也只是从我为数不多的、匮乏的经历中所提取的一些自我感受。本就是一件没有正确答案的事,仅供给大家参考,希望能给处在某个时期的大家一些小小的帮助。关于考研呢,我必须要说的是,这其实是一条痛苦的路。现在的我再去回想,我更想与大家分享的是,无论你现在处于什么阶段,只要你现在在做的这件事情它已经在发展的过程中了,那它一定会有结果,无论是什么事情,也无关乎结果好坏。所以,与其说要不要考研,我更愿意讲,是否找到了必须要做的事?是否确定了无论如何都要达到的方向和目标?于我而言,考研就是这件非做不可的事。
一切事情都需要有动因,就像历史需要追溯源头,当我们清晰地确定了自己的初心归于何处,即便痛苦也会化作无形的快乐。所以,即使我认为考研是痛苦的,信念也会迸发出一种最坚固的初级力量,剩下的就是苦中作乐,乐在其中。如果你不确定是否考研,那就去寻找你的那件非做不可的事,最终会是考研吗?是,就去做;不是,就不要强求。而不是仅仅因为“好像听起来大家都说这件事不错”,就选择去做。如果你正在备考,那么我建议,大大方方地享受备考的痛苦比理所应当地贪恋一时的幸福更有利。当然,在某些时刻,痛苦的日子似乎比快乐来得更厚重,可往往因为痛苦,我们才知行。
死磕英语的“冰山一角”
装满我的“大学四年”,去参加最后一场复试
以勇敢之心向上,以扎根之姿蓄力
回首大学四年,学校对我的培养确确实实体现在我每一次成长当中。我算得上是一个努力的人,只要找到目标会奋起直追。就像我一直认为勇敢很重要,就会将这种品质用在专业实践上。如果我们不确定自己能不能把一件事情做好,要不要成为专业的佼佼者,能不能达到那个望尘莫及的目标,那就先行动再说。当然,也可以一边行动一边思考,边走边怀疑,但一定不要原地转个圈圈就此躺下,因为行动本身就是一个结果。我这四年,摸索大于收获,大部分实践都是在尝试,考研也是我探索过程中的一个尝试。毕业时能够获得两学年的国家奖学金,在专业上小有成果,最终考研上岸,这些收获降临时都是难得的意外之喜。
我似乎不曾给自己定过太遥远的目标,而是更专注于今天的感受,比如这节课或这次的舞台让我收获到了什么。石子累积地多,自然会盖过泥泞,变成一条路。所以,在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太在意结果,就尽管去做就好了,考研也是如此。过程和结果到底哪个更重要呢,我们都会有自己的答案。对我来说,当看着自己的专业课书本变得越来越薄时,当阅读论文的效率越来越高时,当走出自习室获得内心的平静时,我越来越明白学习是贯穿一生的事情,考研只是其中一环,学到的知识不会自己长腿跑了,它始终都长在身体里,暗暗扎根,总有一天会助自己一臂之力。
中铁四局艺术思政课情景剧《致敬奋斗者》饰演女主角讲解员陈凤
青春有梦勇敢前行
安徽艺术学院读书创作活动演讲比赛一等奖、“演讲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