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回顾二十八 | 202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徽剧作曲人才培训》

作者:来源:音乐学院发布时间:2025-07-18

(一)余鑫《戏曲音乐的当代实践》

717日上午,杭州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余鑫教授围绕《戏曲音乐演唱、演奏美学与实践》开展教学。

课程聚焦跨媒介视阈下戏曲音乐在当代影视与戏剧中的实践及阐释,从音乐形态学、文化生态学、人类学、符号学等多学科视角出发,以戏曲音乐的可移植基因、影视实践中的电影化呈现、功能的移植与重构三个维度,深入解析戏曲音乐本体理论

课程中,余鑫教授以《霸王别姬》为案例,深入阐释了戏曲音乐与剧情的互文联构关系,揭示出戏曲音乐作为推动剧情发展、传递情绪变化的重要符号所蕴含的深层逻辑。针对当前多元文化融合的共生语境,需立足社会审美态势,创作出既植根传统、又具新意,能被大众尤其是年轻人喜爱的戏曲及戏曲风格作品,为戏曲艺术注入当代活力。

本次课程为理解戏曲音乐的跨媒介应用提供了专业的学术视角,帮助学员们对戏曲音乐在跨媒介领域的实践形成了更系统、更深入的学术认知。



(二)项艾《徽剧音乐与创作》(一)

下午,安徽省徽京剧院一级演奏员项艾主讲的《徽剧音乐与创作》(一)课程开讲。

  课程从解析徽剧传统声腔入手,聚焦吹拨、皮黄、四平调等腔体,详细说明三路声腔拨子浙江路子、徽州路子与后发展麒派拨子并对三路拨子进行对比指出其音律结构蕴含的音乐特性。项艾以《龙虎斗》唱段为例,通过拆解唱腔的旋律逻辑与节奏变化,揭示徽剧音乐在叙事及情感表达中的规律;并结合徽剧《蔡文姬》实例,从伴奏乐队表现能力等方面,论证了乐队在徽剧中的重要意义。

  

  项艾结合自身创作实践强调,徽剧音乐创作须深扎传统声腔,汲取经典剧目的乐队配置智慧,在守正基础上融入时代语汇,实现传承与创新的有机统一,为学员探索新时代徽剧创作路径提供了清晰方向。

  (特约通讯员:戴雪、陈熙 初审:张祖顺 编辑:叶晓涵 审定: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