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回顾二十 | 202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徽剧作曲人才培训》

作者:来源:音乐学院发布时间:2025-07-09

(一)王晓俊《戏曲音乐演唱、演奏美学与实践》    

  7月8日上午,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院长王晓俊教授就《戏曲音乐演唱、演奏美学与实践》展开教学。

  

  课程从题解切入,融入“临响”音乐美学理论,串联起丰富内容。解析甲骨文字构形,梳理上古礼乐与儒家“为听立法”思想;结合史料,探讨明清曲乐“听 —惩罚”制度,涉及戏曲声腔的发展与乐器技法演进;同时,王晓俊聚焦当代民乐音乐家的时代关切问题,以 “临响 —认同 —安心” 为解决方案,通过史学分析,探索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创新路径。

  此次课程贯通商周至当代的戏曲脉络,既深挖 “临响安心” 的历史智慧,又为传统音乐现代化传承提供新思路,深化了师生对戏曲音乐美学与文化认同的理解,重拾戏曲信心。


(二)苏潇《戏曲配器技术与实践》(一)   

  下午,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苏潇博士的《戏曲配器技术与实践》(一)课程开讲。

  课程聚焦民族管弦乐配器,从总谱解析入手,系统讲解吹管乐、拉弦乐、弹拨乐、打击乐乐器的音色特性与运用技巧。

   

  苏潇结合创作经验,阐释如何依据音乐情绪灵活运用乐器音域与演奏法,并通过分析唢呐协奏曲《腔调》,解析了从乐器性能出发的编配思路。针对民族管乐配器难点,他现场演示多声部织体构建方法,结合实例揭示传统与现代技法融合路径。苏潇注重传统韵味与当代审美的结合,深入探究戏曲声腔与乐队的融合技巧,为培养兼具传统功底与创新能力的戏曲音乐人才提供了实践动力。

  (特约通讯员:戴雪、陈熙 初审:张祖顺 编辑:叶晓涵 审定: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