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精神心理疾病科普 —— “双相情感障碍”

发布者:学生处发布时间:2022-03-08浏览次数:10

今天,我们继续分享春季常见精神心理障碍之一: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的含义是”相“指症状表现而非”向“,双相即指躁狂和抑郁,两种极端的症状表现。

双相情感障碍又称躁郁症,如字面意思一样,时而躁狂,时而抑郁,患者在一段时间内在抑郁和躁狂之间交替转换。

通俗说”双面人生“。

每年330日被定为世界双相情感障碍日,这一天也是画家梵高的生日,梵高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他在生前最后二年创作的,这期间他已深陷精神疾病中,最终,在他37岁时,生命戛然而止,他的《星夜》、《向日葵》是珍贵的艺术作品。

为了提升公众对双相障碍的认知,设定梵高的生日,即每年330日为“世界双相情感障碍日”。

      除了梵高,丘吉尔、海明威、毕加索等其实也都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故有人又称这种疾病为“天才病”。

这种病为何更青睐天才?其实是因为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特征所影响,躁狂区别于通常人们感受到的“兴奋”不同,其发作的心境和“亢奋”更接近,是一种欣快、过度愉悦、高涨、“站在世界之巅”的感觉。

双相情感障碍在发作期间,患者最常抑郁,但有时也可能处于躁狂状态。如果出现以下七个症状(可与一般抑郁症区别开来):

1、过度兴奋、欣快感

2、夸大

3、冲动行为

4、容易判断错误

5、睡眠少但精力旺盛

6、思维奔逸,说个不停

7、易怒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20岁左右首次发病,是大学生群体中比较常见的精神病症,所以需引起高校学生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针对双相情感障碍,我们只需要牢记一条即可:药物治疗是对双相情感障碍最重要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