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室友每天6点30分起床看书,你不想这么早起,想多睡会。但是你睡不着,睡不安稳,于是第二天你6点就起来了,室友看你6点起来了,开始比你更早起来,于是你们寝室每天4、5点就有人起床了......
你晚上没课,想在寝室打游戏,但是寝室除了你,都去图书馆上自习了。不打游戏吧,手痒;打游戏吧,心神不宁、烦躁焦虑。于是你也拿起书去图书馆看书,并且比他们学的时间更长......
最近大学生“内卷”得厉害,你卷我,我卷你,誓要“卷死”别人。
“内卷”成为大学生的一种自我调侃,用来形容周边同学努力学习导致竞争激烈的现象。
01 什么是内卷
“内卷”(involution)本来是一个社会学术语,本意是指人类社会在一个发展阶段达到某种确定的形式后,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
现在很多高校学生用内卷来指代非理性的内部竞争类似于互相倾轧之意。
如何理解内卷,举个简单的例子:武林有一本绝世武功秘籍--《葵花宝典》,练了这个武功,便会天下无敌。于是为了在武林中生存下去,每一个人都去抢夺、练习《葵花宝典》。于是,武林中便不存在天下第一了。
每个人付出的努力更多,但总收益并没有变化,甚至变少了,这就是“内卷化”。
02 为什么会内卷
①社会竞争的加剧
当今社会竞争加剧,有限的工作岗位、工作机会成为大学生们抢夺的社会资源,谁能抢到谁为王。
于是大学生们纷纷加入内卷行列,不断提高录取门槛。
深圳中学2021年招聘老师,清一色的是清华、北大的硕士、博士。令人不由得感慨,太“卷”啦,“卷死”啦!
年初,一则武汉大学辅导员招聘录取公示引起社会热议。录取名单上的新晋辅导员学历清一色为名校硕博士,甚至还有海归的名校博士。引得众人感慨学历贬值、博士“内卷”。
竞争激烈,社会残酷,内卷已成定局,你不卷,你不努力,你就有可能被淘汰,唯有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生机,最终的结果就是互相“卷”。
②自身能力焦虑
“内卷”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对自身能力的一种焦虑。如果我能力很强、目标清晰,那即便身边有人在内卷,我也不会参与。
但如果我本身对自己能力不自信,又不能做到心安理得的“躺平”,那么当周围人开始内卷的时候,我也不得不直面自己能力不够又不够努力的事实,害怕自己“躺平”哪怕一会,都有可能被拉开距离,被抛下,惶惶不可终日,只有自己也加入内卷行列,焦虑才会减轻。
③人与人之间的攀比和竞争
内卷现象从其本意来看,其实就是一种“攀比”和“竞争”。
你起的早,我比你起的更早;你学习,我比你学习时间更长。
目前我们所说的内卷几乎都是一种正向的比较,因为人人都想过得更好,所以“内卷”。从这个角度看,内卷是好事。
但是,从深层次来分析,往往“内卷”的人会陷入到无尽的攀比之中,什么都要比别人好,不如别人就会很难过和伤心,有时候难以超越,就会出现一些异常的心理表现。对于攀比和竞争,这里提醒一下大家:适度的攀比是好事,能够促进自己成长,过度攀比就会失去积极意义,会导致一系列的不良后果。
03 如何对待内卷
①全面看待内卷的积极和消极意义
首先,内卷有其积极一面,激励你我。学生的主业是学习,不是刷短视频和打游戏。在学业上内卷有助于激励学生,让学生更加努力和自律,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于学校、于学生都有好处。
其次,不可否认内卷消极的一面,避免内耗。过度“内卷”会让你迷失自己的方向,你可能会忽略自身情况,盲目努力,导致做了很多无用功,无意义的攀比和竞争,出现精神“内耗”。
②不可因为害怕“内卷”而选择长期“躺平”
躺平是指面对变化莫测的外界和社会“内卷化”的加速节奏,依旧保持平静和坚守,并按照“自己的理念”过好“慢生活”的一种态度和行为。
有的同学害怕内卷所带来的紧张感、焦虑感,索性选择“躺平”,须知“躺平”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你可能浪费你的时间、你的青春,而且在未来,你可能在生活一地鸡毛的同时,懊悔现在的躺平。
有时候适当“躺平”,暂时休整是可以的,但休养生息后,记得继续出发。
③明确目标,努力奋斗
同学们一定要明白今后想做什么,你的奋斗方向在哪,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清晰知道自己要什么,才能知道当下的自己需要做什么,知道自己该往哪方面努力,知道自己要努力到什么程度,这样才不会被外界的纷纷扰扰所干扰,才不会被别人的内卷扰乱节奏。
最后,祝大家都能明晰自己的目标,朝着目标努力,为2021年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