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安徽艺术学院中华古谱诗词传承创新研究中心艺术疗愈科研产品宣发活动在安徽艺术学院音乐南楼报告厅顺利举行。活动聚焦传统文化传承与艺术疗愈创新,分设《魏氏乐谱》古谱诗词艺术疗愈音乐剧——《李白》(暂定名)横向课题签约仪式与《心的旅程》原创音乐疗愈专辑作品发布会两大核心环节,学界专家、艺术从业者、音乐爱好者及2025综合艺术疗愈师资培训班学员,共同见证艺术疗愈领域的创新科研成果,为传统文化现代表达与心理健康服务注入新活力。
横向课题《李白》签约:跨越千年的诗乐疗愈对话
签约仪式以 “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 的诗意开篇,呼应诗仙李白与马鞍山的深厚渊源。此次安徽艺术学院与马鞍山艺术剧院携手,以 “明代音乐活化石”《魏氏乐谱》中8首李白古谱诗词为创作基础,打造古谱诗词艺术疗愈音乐剧《李白》,正是对这份文化遗产的创新传承。
仪式现场,安徽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副院长、中华古谱诗词传承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张祖顺,马鞍山市艺术剧院副院长江辰、李烈美,韩国综合艺术心理治疗协会理事金英花教授,安徽艺术职业学院音乐学院副院长朱晓慧,安徽中医药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张航教授,旅美音乐疗愈师杨霖希博士等嘉宾出席。
张祖顺副院长在致辞中分享了课题创作的初心与愿景,他表示,该剧用大鹏的形象创作音乐动机,展现李白洒脱豁达积极向上的人物性格。通过传统音乐形式与现代舞台技术融合,构建沉浸式心灵疗愈空间,力求实现美育、疗愈、文旅的深度融合。马鞍山市艺术剧院副院长江辰则围绕作品落地的实践规划展开分享,他强调校院合作将充分结合安徽艺术学院的学术积淀与剧院的舞台实践经验,让李白文化以更鲜活的艺术形态走进大众生活。
双方代表上台签署横向课题合作协议,一纸协议承载着文化传承的使命,标志着艺术疗愈创新征程的正式开启。现场掌声雷动,嘉宾共同见证这一跨越时空的文化合作时刻。
《心的旅程》发布:用音乐编织身心治愈港湾
《心的旅程》原创音乐疗愈专辑作品发布会如期而至。伴随着专辑轻柔片段的背景音乐,主持人缓缓开启这场 “声音疗愈之旅”,“当城市喧嚣淹没内心,当疲惫焦虑占据生活,我们需要一段旋律帮我们卸下重担、回归平静”,一句话引发在场观众的强烈共鸣。
作为专辑联合出品方,安徽艺术学院中华古谱诗词传承创新研究中心与安徽青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从学术研究到艺术创作,为专辑的专业性与疗愈效果保驾护航。旅美艺术指导、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音乐博士、音乐认证疗愈师杨霖希率先分享专辑创作故事,她详细介绍了传统音乐元素与现代疗愈理念的融合过程,让现场观众深入了解专辑背后的匠心。随后,安徽青桔文化传媒负责人赵化彬上台致辞,他表示,打造《心的旅程》的初心是希望为当代人提供一份 “声音良药”,帮助人们在快节奏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宁静。安徽中医药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张航教授从专业角度给出解读。他指出,《心的旅程》并非普通音乐专辑,其收录的旋律不仅舒缓平静,更巧妙搭配雨声、海浪声等自然白噪声,融入颂钵、铜锣、风铃等元素,能以特定频率影响人体能量场与脑波状态,通过细胞和谐共振调节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经专家鉴定,专辑已具备治疗睡眠障碍、助眠、缓解焦虑、释放负面情绪等多重疗愈功能,为音乐疗愈的科学性提供了权威支撑。
现场试听环节成为发布会的高潮。3-5 分钟的专辑片段《悠悠涟漪》(钢琴+古琴)二重奏中,宫音入脾,调和脾胃,中正和谐,养气安神,减少思虑。表演中全场保持安静,观众闭眼沉浸在轻柔旋律中。试听结束后,多位观众主动分享感受,“听完感觉紧绷的神经放松了许多”“钢琴与古琴的跨时空对话让人置身于梦境之中”,真挚的反馈印证了专辑的疗愈效果。
双成果落地:艺术疗愈赋能文化传承与民生需求
此次宣发活动的两大成果 —— 音乐剧《李白》签约与《心的旅程》专辑发布,分别从舞台艺术与音频作品两个维度,展现了安徽艺术学院中华古谱诗词传承创新研究中心在艺术疗愈领域的科研实力与创新探索。前者“古为今用”以古谱诗词为核心,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疗愈、文旅产业相结合,为传统文化现代表达开辟新路径;后者“洋为中用”聚焦当代人心理健康需求,用科学、专业的音乐创作提供实用的疗愈解决方案,为原创五声音乐疗愈领域注入活力。
活动尾声,主办方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艺术疗愈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一方面推进《李白》音乐剧的创排与巡演,让千年诗魂通过疗愈艺术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另一方面,通过多渠道推广《心的旅程》专辑,让音乐疗愈力量惠及更多人群。此次活动的圆满举办,不仅是安徽艺术学院在文化传承与艺术创新领域的重要实践,更为推动社会和谐、文化繁荣与民生心理健康服务贡献了高校智慧与艺术力量。
(撰稿:谢潘婕 摄影:安徽青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初审:潘捷、孙阿楠 复审:张祖顺 审定: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