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辅导员如何做好学生心理防疫

发布者:学生处发布时间:2020-07-02浏览次数:764

        疫情还在进行中,防疫工作依然严峻。

        大学生们在假期的心态变化,由轻松到无聊:不能外出,不能旅游,不能走亲访友,时间长了感到无聊;由无知到害怕和担心:害怕自己感染病毒,害怕家人,害怕周围人是传染源,也害怕如果开学后周围同学会不会是传染源?;时间越长焦虑越高:开学时间未定,毕业论文如何办? 学生也反映看不下书,毕业班学生担心就业还没有落实等,这些现实问题因为疫期的延长而带来焦虑;想返校又害怕返校:在家无聊,返校又担心疫情不稳定,返校过程的安全以及返校后的安全,与来自疫区的同学怎么相处?学校会怎么安排?在一个班级一起上课怎么办?……那么,辅导员应如何应对?必须要提前准备,做好预案。

       1.学生心理问题状况的调查

        根据某高校网上对本校4544名学生的调查,有10名大学生被确认或疑似感染,8名家人被确认或疑似感染。虽然只占调查人数的0.22%左右,一旦返校对这些学生如何安排;如何消除歧视?在做好学生心理问题和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于学生的需要学校要考虑早做安排,心理咨询中心要考虑通过讲座、心理咨询等给予安抚与支持。


        2.科学理性指导学生,营造和谐校园环境

      从调查结果看:学生最需要的是医学常识的讲解,其次是情绪的调节、行为的指导和社会支持。学校要邀请专业人员向学生宣讲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肺炎的医学知识和学校情景下的防护措施,心理辅导和行为指导也很重要,在学校营造一个积极乐观、科学理性面对疫情的和谐的校园氛围,这是学生的心理需要。

         3.提供多种形式的心理服务,帮助学生度过难关

 学校心理咨询师是本校学生信任的心理咨询服务方式,所以高校心理咨询中心要做好工作准备,尽可能用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心理服务。比如热线、QQ、网络心理服务,同时在面广量大的需求面前团体心理辅导是一个省时、多资源的服务方式,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可以尝试网络团体小组的方式进行心理辅导。

 另外,因为情绪是可以传递的,所以要鼓励学生与朋友和家人多加交流,尤其是那些具有勇敢和自信品质的朋友交往,不仅可以有效地缓解情绪压力,也可以带来战胜疫情的信心。

        4.做好应急状态处理与长期个案、危机干预的合理处理

         在这样一个防控新冠病毒工作中,要处理好应急状态下的心理服务和长期个案以及危机个案之间的关系。学生问题要分学校,系部,班级三级处理,针对严重心理问题、一般心理问题和新冠病毒带来的应激反应工作的区分。同时,学生工作系统、辅导员、心理咨询师分工合作,做好在全院、系部和班级层面上的宣传教育工作,辅导员层面上的谈心谈话工作以及心理咨询中心的个别心理咨询工作的分工合作,用校园团队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心理服务。